<span id="h6npi"><menu id="h6npi"><rt id="h6npi"></rt></menu></span>
    1. <dl id="h6npi"><source id="h6npi"></source></dl>
      <bdo id="h6npi"><optgroup id="h6npi"></optgroup></bdo>

      <bdo id="h6npi"><optgroup id="h6npi"></optgroup></bdo>
      <tbody id="h6npi"><span id="h6npi"><em id="h6npi"></em></span></tbody>
    2. <nobr id="h6npi"><optgroup id="h6npi"></optgroup></nobr>

        象嶼地產虧損了大約3個億

        <{$news["createtime"]|date_format:"%Y-%m-%d %H:%M"}>  拾遺地 十一弟 4.3w閱讀 2023-09-21 11:27

        文/十一弟

        廈門市的國企“三劍客”——建發集團、國貿控股、象嶼集團。

        它們的業務模式,幾乎是復制、粘貼——

        “大宗貿易+房地產”。

        其中,大宗業務跑出來了現金流和營收規模,然后靠房地產賺錢。

        廈門這三家企業,支撐起了一個龐大的國資體系。

        在世界五百強榜單上,它們都有一席之地——

        建發集團最大,其次是國貿控股、象嶼集團。

        這也是廈門唯三的世界五百強企業,營收規模加起來,超過了兩萬億。

        在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沿海地區,其實真正的巨無霸,一直是這些大國企。

        憑借龐大的營收規模,在A股市場上,這三家廈門國企也都有上市主體——

        建發股份、廈門國貿、廈門象嶼。

        三家企業的大宗業務,都裝進了上市公司,也是主要的營收來源。

        區別在于地產業務——

        其中,建發集團的地產業務,仍然留在了上市公司。

        上半年,地產業務在建發股份的收入占比,不到一成。

        對上市公司的利潤貢獻,已經跌到了13%。

        國貿控股的地產業務,曾經裝進了A股上市的廈門國貿。

        兩年前,樓市即將轉入下行周期,上市公司剝離了地產業務。

        現在,獨立出來的國貿地產,還在做大銷售規模。

        但卻賺不到錢了——

        去年,國貿地產的收入,將近190億。

        但最后到手的利潤,只有一個多億,幾乎站到了虧損的邊緣。

        象嶼集團的地產業務,規模最小,一直沒有裝進A股上市的廈門象嶼。

        對于象嶼地產的定位,象嶼集團十分明確——

        “在集團內部,象嶼地產定位為利潤中心,對于規模的考量較少,主要考量盈利情況?!?/p>

        到上個月,象嶼地產已經賣了340億,行業排名三十左右。

        去年一整年,它的銷售額,也只有360億,行業位次在五十名開外。

        在規模上,象嶼地產還在大躍進。

        象嶼地產選擇了豪賭上海,重倉押注——

        目前在上海樓市銷售榜單上,它排在第四,銷售額逾兩百億。

        上海對象嶼地產的銷售貢獻,占到了六成。

        十一弟算了下,過去三年,象嶼地產拍下了26塊地,總地價470多億。

        其中,在上海就拿了11塊地,花掉了310億。

        拿地越來越多,規模越來越大,但卻反而干到虧損了——

        今年上半年,象嶼地產由盈轉虧,虧損了大約3個億。

        象嶼集團對地產業務的定位是“利潤中心”,不考量規模,主要考核利潤。

        顯然,現在的象嶼地產,沒搞清楚自己的定位,有些本末倒置了——

        規模倒是上來了,但沒有利潤。

        去年,它的銷售規模逆勢增長,翻了一倍以上。

        逾360億的銷售額,讓它站上了歷史高點。

        象嶼地產在去年結算了55億收入,最后到手的利潤,大約4個億。

        這已經是它過去兩年來最好的盈利水平了。

        但象嶼地產的盈利能力,沒能延續下來,波動很大。

        今年很快就陷入了虧損。

        為了支撐象嶼地產的銷售規模,象嶼集團向其輸送了大量資金。

        去年,地產業務幫象嶼集團賺到了4個億,利潤貢獻大約兩成。

        對象嶼集團來說,地產業務的收入占比,微乎其微,還不到1%。

        也就是說,象嶼集團不需要地產業務貢獻營收規模和現金流,但一定要有利潤。

        依靠大宗業務的周轉滾動,象嶼集團沉淀了一個龐大的資金池。

        象嶼地產的資金周轉,很大一部分就來自象嶼集團——

        光是在去年,象嶼地產就向象嶼集團拆借了431億資金。

        它的資金拆借模式是“借借還還”——

        需要資金的時候,就從象嶼集團借出;手頭上有錢了,置換了融資,又還回去。

        象嶼集團相當于變成了象嶼地產的提款機。

        去年,象嶼地產還掉了大約381億拆借資金。

        到年底,象嶼地產占用象嶼集團的資金余額,大概還有108億。

        從象嶼集團拆借資金,象嶼地產也要支付利息——

        去年,象嶼地產向象嶼集團支付的利息,差不多就有5個億。

        甚至超過了象嶼地產的利潤。

        象嶼地產的盈利能力較差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——

        管理效益太差,費用成本過高。

        去年,象嶼地產的銷售、管理、財務三項費用加在一起,占營收比重將近17%。

        十一弟做了個對比——

        象嶼地產的期間費用率,比兄弟企業國貿地產高了一倍以上。

        國貿地產的三項費用加起來,占營收比重只有8%。

        其中,銷售費用,主要是賣房子的營銷推廣、傭金提成;

        管理費用,主要是給高管、員工發放工資、獎金和福利;

        財務費用,是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借款支付利息。

        在象嶼地產的利潤表上,這三項費用的占比,實在太高。

        今年上半年,它的期間費用率,更是增長到了39%。

        現在,國內房地產行業里,盈利能力最強的開發商——華潤置地。

        連它的開發業務毛利率,都已經降到了17%。

        若是高達17%的三項費用率,幾乎要吞噬掉全部毛利率。

        主營業務就很難不虧損了。

        接下來,如果象嶼地產不能把銷售、管理、財務三項費用降下來——

        即使規模滾得再大,也賺不到錢。

        還是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啊。

        來源:拾遺地

        作者:十一弟

        相關標簽:

        債券

        重要提示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。 本文著作權,歸樂居財經所有。未經允許,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;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,請注明來源。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@leju.com,或點擊【聯系客服

        網友評論

        2011av免费视频,2019免费a片网站,一级毛片国产自慰,成年人网站黄日本
        <span id="h6npi"><menu id="h6npi"><rt id="h6npi"></rt></menu></span>
        1. <dl id="h6npi"><source id="h6npi"></source></dl>
          <bdo id="h6npi"><optgroup id="h6npi"></optgroup></bdo>

          <bdo id="h6npi"><optgroup id="h6npi"></optgroup></bdo>
          <tbody id="h6npi"><span id="h6npi"><em id="h6npi"></em></span></tbody>
        2. <nobr id="h6npi"><optgroup id="h6npi"></optgroup></nobr>